构建区域德育体系 提升核心价值引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松江二中组织部分学生到松江烈士陵园举行清明祭英烈活动 美德好少年 相约中国梦 松江区品德与社会教学研讨活动 依托社区,开展为困难家庭送温暖活动 松江区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上海市松江区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作为发展战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全国文明城区”考察的重要指标,也是松江区教育事业着力深化的核心内涵。近年来,松江区教育系统在严格落实国家德育课程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古松江之灵气、新松江之活力、大学城之智慧,构建以“养正达人”为核心、具有松江地域特征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体系;全面推进《松江区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形成以“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合力育人”为核心的工作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

    一、养正达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国情怀

    1.内涵阐释——以德正身、文化传承、价值引领

    “养正”来源于松江百年老校——私立养正小学“蒙以养正”的校训,就是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用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养正”不仅指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中的价值取向与内容选择,即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而且昭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从孩童开始,支持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达人”来源于松江近百年老校——立达学园“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校训,突出了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在当下,“达人”,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终身发展,培育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将育人的根本定位于“人”本身,这是教育回归本原的真实体现。“养正达人”要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种下“正道”的种子,是对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体现。传承就是要在教育的时空中以不同的形式对文化特质进行延伸,达成“化人”的目的;创新就是要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互动中担负起教育的重建、传播与创造性转化,完成“人化”的重任。

    2.体系设计——一个宗旨、两个原则、三路架构

    “一个宗旨”是指:立足于中小学德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整体梳理出区域内教育资源,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两个原则”分别为:一是对资源进行重组的思考与设计时,强调区域内资源内在的精神对学生品德发展与人格养成方面的影响力;二是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和体验性。“三路架构”包括:政府部门布局、科研开路、学校推进。松江区教育部门负责整体架构、社会协调、项目管理、保障服务等。项目组坚持以科研为引领,确立区、校两级相关研究课题,确保项目设计和实施的科学性、实效性。各校根据具体情况和优势,自主设计与开展教育行动。目前,区域初步形成“多元化、全时空、重体验”的未成年人品德发展教育架构。

    3.区域实践——心系祖国、重在体验、追梦同行

    松江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践行。先后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团圆梦·中国梦”涉台朗诵比赛、“重温长征史,共筑中国梦”影评征集活动、“弘扬长征魂,共筑中国梦”集邮系列活动、“核心价值观记心中”绘画作品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典型案例征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的案例《公德养成:“道德银行”的最后一公里》荣获“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活动,运用了未成年人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阐释“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歌颂“中国梦”,引导孩子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二、文化育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增强文化自信

    1.立足区域特点,完善传优顶层设计

    基于区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整体梳理、设计并实施“养正达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松江教育致力于中小学各学段的纵向衔接,课内外的横向贯通,不断推动松江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完善课程教学、教师培养、资源利用和政策支撑等方面的协调机制,明确三个德育方向:寻根养德,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环境育德,营造传优社会氛围;文化润德,弘扬传统精神内核。再以本区十个特色项目架构起传承优秀文化的路径,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外塑行为,内化品性。

    2.推进传统项目,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目前,本区共有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项目50项,基本形成“一校一品”的学校“传统文化”传承格局。中山小学“古琴雅韵”两度在中央电视台新春特别节目亮相,三新学校“顾绣”获“上海市十佳非遗传承基地”。同时,推进书法文化进校园,将“中国书法城”的荣耀落实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当中。松江区现已有4所全国书法实验学校、12所上海市书法实验学校、1所上海市书法示范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以“诵经典、唱经典、写经典”为主要形式,立足学校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想与品德在体验和感悟祖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升华。岳阳小学的“古诗吟唱”、第三实验小学的“葵园读书会”、九亭四小的“二十四节气经典诵读”、华师大实验高级中学“经典阅读”、上师大附属外国语中学“阅海览胜”等项目活动,让未成年人在诵中华诗词,读千古美文的过程中传承民族精神。

    3.沉淀学校历史,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松江区的百年老校达23所,这些学校在历史沿革中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文化,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古松学校以“荡里赏红花”的红花节、“江南第一松”的古松精神、“农民运动会”“金糯飘香”“保护母亲河”为切实抓手,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仓桥学校设计“民俗永丰”学生社团项目,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家乡、激励学生传承和发扬永丰地区的民俗文化。松江一中开展“传统民俗节日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正月十五闹元宵”“清明时节话寒食”“八月十五庆中秋”“九九重阳齐敬老”等,从民俗出发,让未成年人感受到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三、课程育人,推进课程德育工程,深化学科育人

    1.学科德育,打造精品

    松江区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2016年全区分学科配发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文丛》,普及学科育人理念、内容、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学科育人的参考。同时,开展“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活动,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涵的德育资源,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收到精品课程514件,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经专家评审,共26份精品课程参与市级征集。

    2.集团办学,共研育人

    松江区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成立“区域育人基地教研组”,联合高中特色学校松江一中、学区化集团化6所学校,通力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学科育人运行机制。2015年开始,三新学校教育集团(包括三新学校、上外松外、小昆山学校、华阳桥学校、车墩学校、张泽学校)进一步围绕《课堂教学提高学科育人实效性的行动研究》市级重点课题,共同以17门学科(分学段)的课堂为主阵地,以挖掘学科育人价值为突破,探索课堂教学科学育人新手段,发挥学科魅力,提升学生学科兴趣;利用场馆资源,创新社会实践课堂,提升学科育人实效。

    3.聚焦语文,扬帆起航

    2016年松江区教育部门又借助华东师范大学、于漪老师德育实训基地的力量,三方合作建设“松江区语文学科德育协同研究中心”,齐心合力探索学科德育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该中心从课堂教学中研究学科育人的策略,从课程、教材、语文学习活动和语文教师培养等方面整体思考,系统设计,探寻语文学科育人的路径,以构建学科育人的生态环境为目标,秉持学科育人学段贯通的理念,以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等多元化形式为载体,创建良好的语文学科育人生态。2016年暑期上海市教育部门德育处来松江调研,进一步梳理语文学科中的育德目标,开展语文学科立德树人专题培训,加强课堂教学实践创新,开发课程资源的育德功能。10月27日,区域开展“秉持学段贯通,坚守学科育人”研讨活动,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分段分会场开展学科育人课例研讨活动。3位执教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力图无痕地呈现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和魅力。

    四、实践育人,丰富学生成长经历,提升综合素养

    1.志愿服务,为文明松江助力

    松江区整合区域资源,遴选了5个市级高中生志愿服务实践基地,66个区级基地,3项区级社会实践项目,发布了志愿服务岗位13万多人次。每个基地都有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提供保障,并及时录入相关数据。在开展高中生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了志愿服务活动 红、白、蓝、橙、绿“五色花”主题特色系列。“红色”服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展览讲解等服务。“白色”服务:医院导医、残疾人康复志愿者等。“蓝色”服务:松江9号线地铁站疏导、文明监督等志愿服务。“橙色”服务:爱心助老、爱心暑托、社团助教等志愿服务。“绿色”服务,清洁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知识小小讲解员等志愿服务。同时校内校外联动,推进志愿岗位多元化。依托职能部门,如卫计部门、团组织、妇联组织等,推出门诊导医、培训班助教等岗位。依托学校,推出暑托班辅导员、社团助教等岗位。依托各街镇,推出小小邮递员、展厅讲解员等岗位。依托社区居委,推出挂职小干部、资料收集员等岗位。依托各基地,推出“社会调研”研究性志愿者课程,探讨宠物扰民、交通拥堵等民生问题。

    2.三教结合,为素质教育护航

    体教结合,深入推进。与体育管理部门对接,以体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体育联盟建设”为载体,以课余训练优化为保障,切实推进“体教结合”升级工程。在大力推进“一校一球一操”基础上,开展“三联盟五精英”项目建设。目前足球联盟学校已扩军至26所,篮球联盟学校19所,排球联盟学校3所。实施精英战略,注重梯队建设,成立“上海市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松江分营”。以5所营地学校为依托,组建5支不同年龄段训练梯队,聘请优秀外籍教练带训。2016年共组织20项区级阳光体育赛事,参与学生突破一万人次。

    文教结合,全面展开。与文化管理部门深度合作,推进文教结合十大项目,坚持“以文化人、以艺育人”的核心理念,注重“面”上普及,着眼“点”上提高,大力促进文化传承创新。组建校级艺术社团750余个,开展梦想剧场“周周演”27场,举办7场“才艺梦想秀”展示,超过万名师生及家长参与了演出与观摩。全区近90%的学校开设校本艺术课程。